
神聖頻率(Solfeggio Frequencies)的起源
神聖頻率是古老音階是六音序列(6-tone sequence)的一部分,屬於一組電磁頻率(Electro-Magnetic Frequencies),被稱為「原始Solfeggio音階(Original Solfeggio Scale)」。這些頻率於 1974 年 被 約瑟夫·普萊奧博士(Dr. Joseph Puleo) 在一次被形容為神秘體驗的情境下重新發現。
這些頻率並非新發現,而是來自古代智慧。它們被認為對人類身心靈有許多正向影響,例如:
- 轉化悲傷為喜悅
- 改變現況,促進轉變
- 幫助與「源頭」(Source)連結,創造奇蹟
- 修復身體、細胞
- 連結靈魂家族、人際關係
- 提升表達能力,解決問題
- 喚醒直覺,使內在秩序恢復
透過聲音的影響,這些音頻能夠幫助能量通道保持開放,確保生命能量(或稱氣) 能夠自由流動於脈輪系統(Chakra System)。此外,HZ冥想音樂、音叉(Solfeggio Tuning Forks) 也是一種強大的工具,可以幫助我們調整這些能量頻率。
Solfeggio速率的歷史記錄
最早的Solfeggio Frequencies之一來自《聖約翰頌美詩》(Hymn to St. John the Baptist),這首詩由8世紀的修道士保羅·迪阿科努斯(Paulus Diaconus)創作,並被譜寫成音樂。
科學研究表明,**格里高利聖歌(Gregorian Chants)對人體心理與生理有可測量的影響。根據倫敦帝國學院(Imperial College, London)的神經科
- 唱誦聖歌時,演唱者的心率與血壓達到最低點。
- 其他研究則發現,這些古老聖歌能減輕疲勞並緩解憂鬱。
- 甚至有研究發現,修道士每天只需睡兩小時即可保持充沛精力,
2018 年日本研究(528 Hz 頻率):
- 528 Hz(MI 音) 被證實能對**內分泌系統產生**強烈的壓力緩解效果強烈的壓力緩解效果。亞蒂絲也有提供528HZ音樂:
Solfeggio頻率與現代音樂音階的差異
現代音樂使用的是「十二平均律(Twelve-Tone Equal Temperament)」機械式計算出音響效果較不和諧,十二平均律偏向適合現代音樂,但缺乏療癒頻率中的自然諧波共鳴。

十二平均律由 偉大的音樂家:約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哈(J.S. Bach) 於18世紀推廣,後來成為現代音樂標準。
將八度音階(Octave)的12個音程等比例劃分,經過數學計算來達到“每個音的頻率比率相等”,主要基於440Hz (A4音高)來調音。
特點:音準標準,適合各種樂器與合奏使用。